在许多地方,“3”字头的中华烟就好像烟草领域中很特别的明星,它的货比较少,价格却很高,很是引人注意。这种价格上的很大差异与大众的认知以及市场的炒作等很多因素纠缠在一起,真的让人非常好奇。
中华烟的字头分类
中华烟的“1”“2”“3”字头,常常被消费者挂在嘴边。这实际上仅仅是卷烟生产时的流水班次的代号。比如荧光代码的后三位数字,决定了字头。在众多中华烟产品当中,只有软中华存在这种字头的细分情况,而硬中华并没有进行这样的分类。这种分类的本质,与质量和工艺的差异无关,只是生产班次的不同表现。并且,这些都属于中华这一著名品牌里的软中华产品规格。然而,这一事实与大众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差别。大众通常在心里默认不同字头会存在质量上的区别,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3”字头中华在江浙
在江浙这两个省份,“3”字头的中华,尤其“329”软中华,表现极为突出。“3”字头软中华受喜爱的程度比其他字头软中华要大很多。价格方面更是遥遥领先,在价格高的时候,“329”软中华每条大概能到千元上下。这个价位与“1”“2”字头中华相比,高出了不少,在当地市场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消费现象。像在浙江的某些城市,消费者在送礼品以及高端社交宴请的场合,常常会首先挑选“3”字头中华,觉得这样更有面子。零售商们对这一点也非常清楚,在进货和销售的时候,更倾向于“3”字头中华。
价格差异的根源
“1”“2”“3”字头的中华价格相差很多。仅仅是生产班次的代号有所不同,却能导致价格有着极大的差别。市场炒作是这背后的重要因素。从地域方面来看,这种炒作起源于浙江温州、宁波等地。当时的市场环境为炒作创造了条件。20 世纪 90 年代初,软包烟在高端烟的塑造方面价格比硬包烟高,这与大众之前的认知相违背。软中华的销量不佳,在 1996 年前后还曾停产过。这一停产事件使得“物以稀为贵”的心理更加明显。再加上中华品牌的特殊地位,为“3”字头中华的炒作提供了依据。
中华的特殊品牌背景
中华品牌具有独特的历史与地位。其在诞生之时便拥有“中央领导和重大国事活动的特供用烟”这样的光环。之后又稳固了“国烟”的地位。这些特殊背景在市场炒作方面起到了推动和助长的作用。例如,零售商在进行宣传时,会持续强调中华的特殊身份,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3”字头中华的价格。消费者因为对品牌特殊身份怀有向往和崇敬之情,也容易相信“3”字头中华会有与众不同之处,进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市场炒作的手段
在市场炒作期间,传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坊间有这样的传闻,说“‘3’字头中华以前是专门供给中南海使用的烟,其质量和吸味在软中华的规格里都属于最好的”。这种没有任何依据的传闻却能够得以传播,并且对大众的购买行为产生了影响。零售商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也参与到了传播传闻的行为当中。而消费者们相互之间口口相传,也让这种传闻越传越广。在一些交易的场景中,买家甚至都不会过多地去询问,直接就点名要“3”字头中华,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这就代表着高品质。
消费者的认知与行为
消费者偏爱“3”字头中华,这是价格差异持续存在的缘由。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面子心理对其影响显著。在江浙等地区,在社交场合拿出“3”字头中华,会被当作一种高级品味的体现。企业和零售商察觉到了这种消费心理并加以利用。并且,一旦某个消费群体形成了这种消费认知,就难以对其进行改变。市场上,因对“3”字头的虚荣偏好而产生的这种特殊消费行为,到底是某个产品的成功营销,还是消费者的盲目跟风?这值得我们去进行思考。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观点,若觉得文章不错,也欢迎点赞和分享。
电话客服热线
400-000-000